作者:Little_z    2014-03-29    设计思维  来源:Good.Is  


2010年,我遇到了很多烦恼,但这些烦恼似乎只是更深层问题的冰山一角:至少是到当时为止,我的整个人生全都围绕着“期望”二字展开——无论这期望来自我自己还是别人。我做选择的标准好像都是为了避免失败,我取得的成绩也都是在固有的框架下被人们标定为成功的那些东西。


但正是因为这些烦恼和问题,我才得以审视自己的生活,当时让我害怕的事情最后给我带来了快乐和更好的人生。我对现在这样的生活充满激情,它建立于我自己的设计而非他人的成见之上。我为自己设计的好生活包括了这些要素:


“内容”重于“结构”

    什么叫“结构”呢?结构在这里的意思类似于“计划”或“模式”。我有点A型人格,希望时时刻刻都清楚自己的处境,希望事情在事先计划好的轨道上进行。工作中,我也喜欢严格的时间表。但是,经历一系列纠结之后,我学习到,无论控制投入产出的愿望多强烈,生活也不总是遵循固定模式的。


 现在,我珍惜生活中的每个当下,也就是这里所说的“内容”。我珍惜自己每刻经历的事情,而不是在那里后悔为什么没有做得更好,也不像之前那样仅仅把它们看作更大目标的一部分。一开始这种做法让我不适应,但我提醒自己,个人经历的意义不在于与他人的经历或自己的期望比较。坚持这样的想法之后,我对于当下的经历有了全新的体验。


我用Danielle LaPorte 的心愿地图计划本保持状态。我通过她的学到,追求“结构”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虚幻的满足感,但脱离自己内心的结构和计划是无法带来满足的,当我得到一段感情、一个工作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现在,心愿地图让我保持愉快和清醒。


意识到外在世界是自己内心的反映

最近参加一次晚宴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陌生人说我让他觉得轻松、愉快和满足,我当时觉得惊讶,因为轻松、愉快、满足正是我当时内心的状态。我们的外界环境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反映,这当然不是说我们在生活中不会遇到一些极品的人,但有的时候怎么看待他们决定了我们的心情和生活状态。


做到这一点是个挑战,因为人很容易被不良情绪困扰。而我调节的方式是瑜伽:每天早上,我坚持把情绪带到瑜伽垫上,控制自己的呼吸和注意力,调整自己。每天三次,每次15-20分钟的瑜伽练习帮助我打消自我怀疑和恐惧。


服务他人

之前我处在低谷的时候,别人鼓励的话帮了我很多。同样,帮助别人让我暂时走出自己的世界,意识到自己的烦恼只是这世界的一小部分,而且既然我当时能改变自己,为什么不试着帮助更多的人呢?

    我很幸运地在弥撒上认识了一位修女,她介绍我到洛杉矶的天主教慈善团体工作,那个慈善团体也恰好需要用到我的专业技能。我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做过社区和募款事项联络员,与其他同事合作举办年度慈善晚宴,在社区里举办招聘会,与其他社区合作开展项目,以及监督给无家可归人员的善款。我很享受这些工作。

    随后,我又先后被介绍到另外两个公益组织工作。我发现我不仅帮助了别人,也改变和鼓舞着我自己。


对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

评判别人太容易了,我们经常粗略地看别人几眼就做出论断。同理心的意思是:我认为你的经历是独一无二、属于你自己的;我看得到你的经历对你的影响和价值,也尊重你的选择。有时候别人做了些我们不会做的事情,让我们很难有同理心,这个时候我一般会提醒自己,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要过多地干涉别人。有时我们可以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当他们感到被孤立的时候,让他们知道有人理解他们,与他们同在。


学会舍弃

这是最难的一点。舍弃有很多种形式,不仅包括不做什么,也包括去做些什么。比如我换工作的经历就是个舍弃的过程,我当时开始给报社写稿,还参加了一个技术创业公司。我并非对以前的职业不感兴趣,而是我加入这些团队让我能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理念,挑战自己,在一个不断创新的环境下发展自己。

在换工作的这一小段时间里,我意识到停留在自己的安全地带会让我无法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我之所以有后来的这些经历,可能就是因为我愿意舍弃那些让我无法探寻真实自己的东西。


舍弃所谓的期望、恐惧、“应该做”和“如果……会怎样”吧,舍弃对我们的好生活没有用的东西,比如不健康的饮食,固定的习惯,期望的职业吧,当它们无法让我们获得更好生活的时候,我们也不需要它们。


这就是我为自己设计出好生活的方法,我最深的感受是,按照自己的设计,而不是别人的预设去生活。


标题图片来自Sarah Shreves

 

 

 


----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段文字——“本文来自有趣又有用的公益资讯资讯平台创思客(thinker360.com),译者/作者 Little_z”---

Little_z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