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傻猫fay    2014-03-06    唱唱反调 行话  来源:David Henderson  

仅在美国,社会爱心捐款和政府补贴超过30亿美元,公益慈善组织有着1.59万亿美元的收入。毫无疑问,慈善是一门大生意。公益慈善是如此广泛布局,以至于激怒了皮特·巴菲特(股神巴菲特的儿子),他指责我们追求的高尚事业是用心虚伪、效果逆反的“慈善-工业综合体”。


不管慈善公益事业高尚与否,最大的问题恐怕还在于,我们的努力付出是否卓有成效。

随着大众生活越来越多地参与促成“慈善-工业综合体”,我不禁好奇,用钱做公益项目真的比直接捐钱更好吗?这正是非营利组织 Give Directly的理念所在,他们选择把钱直接捐给发展中国家的人。


资金转移并非新兴事物,美国政府一贯以资金转移的手法来资助穷人——把钱投放到各种福利项目上。Give Directly的资助方式和传统的做法截然不同,Give Directly无条件地提供资金,而传统的做法是在受助方完成特定任务的条件下进行资助,如同学校管教孩子一般。


资金换算等式

完成一个公益项目要花多少钱?我们付出了大量资金,对于当中可获得的社会效益却存在诸多质疑。

一个非营利组织曾经获得资助,为贫困儿童举办音乐会。这个项目主意听起来不错吧(我想),但是稍微计算一下便知,每个受益人的公益成本高得惊人,还不如直接给钱,让这些孩子观看一场贾斯汀·比伯的演唱会呢。在这例子里,直接捐钱显然更加经济实惠。

意识到这些,我想出了一个简易的评估标准。如果一个公益项目的目标是改善受益者的生活,那么,这些受益者心里该有个估算,项目所带来的利益和所花的钱是否等价?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资金换算等式——这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投资标准,即在达成同一效果的前提下,做公益项目的人均成本理应比直接捐钱的人均成本要少。

有了这个资金换算等式,我们只需要问清楚项目受益人,他们愿意付多少钱来买一个公益项目。受益人重视项目本身多于项目成本,如果他们愿意付出的钱和项目成本的比率超过1,这个公益项目便能产生超值效益。

通过受益者反馈,我们不仅能知道受益者对一个项目的接受程度,还能知道他们愿意为项目付出多少(假如他们有能力付出)。

在我看来,这个资金换算等式就是一种受益者反馈机制,不妨一试,它会让许多机构伙伴感到惊呆的。

 



----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段文字——“本文来自有趣又有用的公益资讯资讯平台创思客(thinker360.com),译者/作者 傻猫fay”---

傻猫fay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