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几年各地风起云涌的音乐节,公益元素在因摇滚乐而生的音乐节里早已屡见不鲜。早在1969年第一届的美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里,几十万嬉皮士们就通过“天当被,地当床”的三日生活表达了他们“回归自然,爱与和平,反抗物质”的价值观;后来音乐节来到中国,国内第一个音乐节品牌MIDI音乐节也早就开始和国际NGO合作,以环保灌名音乐节主题;如今,如开篇所言,随着各种音乐节的风起云涌,NGO们开始在音乐节上集体争相斗艳……
CNature与音乐节结缘在2009年成都的第一届热波国际音乐节,之后更是接连参与了包括MIDI、摩登天空、草莓、张北在内的十几场摇滚音乐节。在音乐节上,我们设计制作夺人眼球的四色垃圾分类站点,和志愿者引导游人随手将垃圾分类丢弃,但不跟随发放宣传单页的”古法”,用实在的行动和付出,并非终极目的。除统一设计的Tee外,鼓励女生无需每天素面而来,鼓励男生有态度得引导游人分类而非帮有人扔垃圾,还为大家配备当时音乐节的绝对潮物——“巴拿马礼貌”。出位的目的无可厚非,但这样做,是出于很单纯的一个想“颠覆”的动力:同为青年,同样的fashionicon上身,但别人在音乐节上享受阳光啤酒、呼朋引伴尽情撒花儿show自己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所以,真正的潮人并非巴拿马小礼帽、雷朋复古款、vintage连衣裙儿这些fashion icon裹身,真正的潮人应内外的兼修!
作为一个音乐节三要素(乐队、乐迷、乐曲)以外的局外人角色,CNature用第三只眼,旁观了这么多次中国的摇滚音乐节,越发感觉到摇滚乐所要传递的摇滚精神和我们所进行的公益事业之间,其实可以产生相当共振!摇滚说白了就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摇滚精神,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可以是一种反叛姿态,对它的定义一直以来因每个人看法不同而存在争议,但归根到底这种精神是相通的。即为摇滚,重要的是具有精神,反之,有精神的音乐才能称为摇滚。
如同公益在中国遭遇一样,摇滚也被大多数人误解、排斥甚至妖魔化。但也好比做公益的中,有人采取揭露阴暗,揭发现实为方式激发起公众对这些阴暗现实群起而攻之;有人通过美丽的图片,美好的文字唤起公众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大自然的爱,不管是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更有爱,社会更公平,世界更美好。所以,摇滚精神是用表面上消极、灰色的词汇来揭示现实的黑暗,并希望改变这一切。这时,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形态,实际上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学’。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生活节奏加快,各种音乐节纷至沓来,俨然成为国人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这种背景下,这种演变带来的是人们越来越注重那会场的氛围,疯狂的架子鼓与超强震撼的吉他solo,从而忽略了摇滚本身的表现,也就是摇滚本身想要表达的意思。盲目的追求挂在音乐节现场每个时髦文艺范儿小青年的脸上,浮躁的气息弥漫在音乐节现场的每个角落,不过于此同时,CNature同样穿着时髦的年轻志愿者在音乐节现场的活动到颇有些独领风骚了。
今年8月,上海,星尚热波热波音乐节,每天有20分钟的公益拍卖时段,主办方将此次音乐节的乐队和艺人签名的50块官方纪念手表公开拍卖,所得款项全部赠于CNature沙漠植树项目中。于是,第一个登陆音乐节舞台的NGO和第一个给NGO舞台的音乐节诞生,至此,终于感觉NGO在音乐节中出现不再有因互取所需合作的无归属感,取而代之的是强强联合的自信。
其实,中国有很多志愿者一直在艰苦无法想象的一线默默的付出着他们的青春和人生,他们可能还没去过音乐节,可能根本不知道摇滚乐,甚至叫不出一个摇滚乐队的名字,但他们却是真正的摇滚,因为他们对公益事业的笃定、坚持,他们对现实的不妥协,他们正身体力行着摇滚精神!我们的生活可以不摇滚,但我们的心灵绝对要摇要滚。
----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段文字——“本文来自有趣又有用的公益资讯资讯平台创思客(thinker360.com),译者/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