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橛子    2013-04-15    政府合作 唱唱反调 小额信贷 


历史回放

Ø  2010年10月,印度安德拉邦政府指责部分小额信贷公司收取高息、强制性收贷,从而导致几十个借款人自杀,并以此为由发布行政命令,禁止小贷公司进村收款。

Ø  事件之后,印度全国8百万小额信贷者的还款比例降至了20%左右。

Ø  2010年印度全国的小额贷款发放量和借款人数仅仅增长17%,大大小于前者0995%的增长率,和后者57%的增长率。在2011年第一季度后,印度26个地区中有22个地区小额信贷发放量呈现了负增长态势。

Ø 2011年1月,印度储备银行(The Reserve Bank of India,印度的央行)成立的以Y.H.Malgegam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发布了针对小额信贷的建议;2月印度央行采纳了委员会的大部分提议后,颁布了小额信贷指导条例。

理想与现实主义并存的小额信贷,试图以群体信誉为担保的小额信贷,意在发挥创业精神解决贫困问题的小额信贷,在盛极一时之后,遭到危机重创,但也给予了我们一次冷静观察与审视的可能。

脱缰之马

印度的小额信贷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监管部门不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

这是国际小额信用评级机构主任(Micro-CreditRatings International Limited) Sanjay Sinha 指出的,他还表示,“我们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尽管小额信贷只占据金融行业非常小的一个份额,但是它并非是不重要的。监管部门所忽略的是这个很小的份额背后庞大的人数。同样的,虽然这些人只代表了最低收入的那群人,但这也无法成为你可以无视他们的理由。”

Sinha 还拿印度政府在这个方面的表现与中国作了对比。虽然中国仅有一百万接受小额信贷的人群,而这个数字在印度是一亿,监管层面却出台了长达50页的小额信贷指导条例。(作者此处所指应是银监会08年颁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文件)。无论内容是否都十分必要,但这至少展现了政府对于这个领域关注和重视的态度。

一篇来自于小额信贷信息交换研究组织(MicrofinanceInformation Exchange)的报告展示了大多数国家的小额信贷公司都是在一定利率监管下运行的,但是印度的小额信贷公司却有着高利贷的倾向。研究组织亚太区负责人LizLarson说这就是政策与现实的不匹配。

执行障碍

印度的小额信贷行业与运转地非常成功的别的国家的小额信贷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能吸收存款。

Sinha告诉我们,“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小额信贷公司高度依赖唯一的资金来源——当地的商业银行。所以在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之后,银行们就立即停止了对小额信贷公司的所有借款,这甚至也波及到了从未染指安得拉邦地区业务的小额信贷公司。”

除此之外,曾在小额信贷行业工作的,现就职于BBC,并负责相关领域报道工作的记者,LeoHornak 质疑了将“信用”作为唯一标准的做法。他说:“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许多安得拉邦的贷款人同时都借了很多小额贷款,还常常以一处贷款还另外一处贷款,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只以“信用度”去作为发放贷款与否的评判标准并不能很好地规避其中的风险。

稳健发展

过于迅猛的发展给小额信贷行业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前文提到的一人多贷的现象、强制收贷的方式以及总体粗糙马虎的运营。相较于快速增长式的发展,稳健发展对于小额信贷来说更加重要。

一个有警示作用的案例发生在了一家已经上市了的小额信贷公司SKSMicrofinance身上。它在2010年7月募集到了3.58亿美元,几乎成为了小额信贷时代到来的标志。但在2011年5月,伴随着JPMorgan对其目标价格的减半,其股价受到重创,暴跌20%。

Larson说:“过快的增长无疑是充满风险的,而作为小额信贷公司也应当清楚要保证他们的扩张需要消耗多少财力和人力成本。”

而Sinha认为,对于监管层面而言,监管可控的因素更为重要,对于小额信贷公司数量的限制是可以采取的手段之一。

正视自身

“小额信贷行业总是习惯于承诺远高于他们能兑现的东西。”Hornak指出了这个行业的一个现实——行业仍然把自己作为根除贫困的手段之一,尽管实际上它只是在做一种“金融扩展”(financialinclusion)。(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将金融服务的对像拓宽至传统金融行业触及不到的地方)

他还说:“这个行业要走出脆弱不堪的境地,他们必须清楚他们不是解决全球贫困问题的方案,而且也没有在终结贫困。而世界也会对作为金融手段之一的小额信贷偶尔发生些问题更为宽容些。”

社会企业家们也应当意识到,“金融扩展”对于生活在贫困中的人来说并非绝对是件好事。一个安德拉邦市的妇女身背几千美金的负债无疑是享受了金融服务,但这种服务也是过度的。

缺乏研究

除了要重新定义小额信贷行业的目标愿景,小额信贷公司衡量自身影响力的方式也有待改进。目前,小额信贷公司主要是以贷款发放量和规模来衡量自身的影响,但其实这是错将扩大服务范围当成了影响力。

小额信贷行业和很多社会企业涉足的领域一样需要更多可靠的研究作为基石。Hornak表示,“太多的资金在弄清小额信贷对解决贫困的作用之前就已经大把投资在了其中,尽管小额信贷行业已经发展了二十余年,却也只是在过去两三年间才开始了系统的和大规模的研究。”

研究可能确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但是这和已经投入在行业中的十几亿相较,也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原文来自:

http://beyondprofit.com/learning-from-the-microfinance-fallout/

参考资料:

http://www.infzm.com/content/54812

http://thediplomat.com/2011/10/30/india%E2%80%99s-looming-microcredit-crisis/

http://www.themix.org/publications/mix-microfinance-world/2011/11/india-microfinance-post-crisis-results



----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段文字——“本文来自有趣又有用的公益资讯资讯平台创思客(thinker360.com),译者/作者 橛子”---

橛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