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请叫俺洋葱    2013-02-25    企业CSR 唱唱反调 公益科普 

其实我们常常谈论海外义工服务的各种潜在问题。其中一个重点是,很多到海外做义工,尤其是短期义工的人并没有相应的资质,没教过书的都当上了老师,没种过田的都做上了农业示范,这靠谱靠谱大家心里总有一把秤。

有人问,那么如果是有技术含量的志工服务是不是就会比较没有问题了呢?比如,义诊团。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大批来自发达国家地区有经验有技术的医生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不怕脏不怕难,深入贫困国家地区帮大小朋友看病,白求恩精神永流传啊。额,看上去很美,其实还是会很有问题的,尤其是短期义诊团。最近澳大利亚一个机构抽样选取了过去25年内的230次海外义诊活动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这些义诊活动在可持续性、财政透明程度以及是否真正能满足当地需求方面都颇有问题。

最现实的状况是,家都生过病,除了感冒之类的小事,谁的病一两个礼拜就能完全医好的?(别忘了人们至少要花个两三天倒一下时差,熟悉一下当地,到景点到此一游一下什么的)当然,人们可能会说,那些海外义诊医生至少可以做好确诊的工作,接下来当地医院就可以对症下药接着把病人治好了。问题是,那些只呆上一两个礼拜的医生难道真的了解当地医院的医疗状况么?即使他们可以确诊一些病例,当地医院未必有相应的医生与设备接手治疗,这又有什么用呢?即使当地医院有能力治疗,那么钱又从哪里来?

其次,我们中医讲究个望闻问切,即使西医系统不是这样的,但是最起码和病人沟通是有效诊断的大前提。那么,一大群不能讲当地语言的海外医生真的可以明白病人的病症么?当然他们会有翻译,撇开翻译有没有能力翻译大量医学名词不谈,这样子打了折扣的间接交流效率如何很值得深究。

另外,就像我一直强调的,义诊团和很多的短期义工活动一样,性价比相当不高。一个做义诊的台湾机构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披露,一个从台湾到柬埔寨的百人义诊团,一周的费用在四百万台币左右(约为85万人民币)。而这比费用中很大一个比例是花在了机票与食宿上。试想这一笔钱如果花在当地医生的培训上会不会有更好更持续的影响呢?(当然这个设想并不是很成立,因为募集到这个数额的纯捐款的难度要大大高于募集一百个医生做义诊。但这个设想这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种只送医生不送经验的方法或许不是最好的救助模式。一个可能的方案是,既然这些机构有那么庞大的一个医生资源库,那么如果从预算中匀一个部分出来做远程医生一对一培训,这是不是会更靠谱一些呢?另一个可能的方案是印度的CRHP,未来会再深度讲。)

义诊,当然出发点是极好的,可是未必是好的出发点就可以有好的影响。如果只是游击队式的跑到一个地方,草草看过病就再跑掉,没有跟进,没有更深度的当地医疗能力建设项目,我们送上的不过是一片昂贵的创口贴,在满足我们拯救世界的虚荣心之余把真正的问题遮盖住罢了。



----欢迎转载,但请保留本段文字——“本文来自有趣又有用的公益资讯资讯平台创思客(thinker360.com),译者/作者 请叫俺洋葱”---

请叫俺洋葱

洋葱很好奇社会媒体和现代科技是怎样悄悄改变世界的



热门文章